白居易和元稹 白居易与元稹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白居易和元稹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白居易与元稹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本文目录白居易与元稹怎么看待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感情白居易跟刘禹锡关系好还是跟元稹关系好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白居易和元稹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白居易与元稹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白居易与元稹
  2. 怎么看待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感情
  3. 白居易跟刘禹锡关系好还是跟元稹关系好
  4. 元稹和白居易是断背么
  5. 元稹和白居易是什么关系

白居易与元稹

翻阅《全唐诗》你会发现,在所有描写友情诗作的作品中,有两个人流传后世的作品最多,那就是元稹和白居易,他们被后世称作“元白”。他们两个少年成名,意气风发,文采飞扬,同科进士,荣辱与共,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有着心有灵犀的默契,有着超越生死的友情。

“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这是白居易所作,描述了他与元稹的关系,当他们仕途顺遂的时候,互相告诫要戒骄戒躁,要低调从容,当人生无常时,互相告慰彼此鼓励。

有一次,元稹奉命外出办案和白居易分别,半月之后,白居易和弟弟一起游览曲江慈恩寺大雁塔,玩兴正浓时白居易突然想起了好友元稹,一个人默默地写下“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他计算行程元稹该到梁州了,十日之后元稹给白居易捎回一首诗“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巧的是,元稹正好走到梁州,同一时间,在不同的地点,元稹梦中居然出现了白居易现实中的经历,一梦一实,心灵感应到如此境地,可见友谊之深。

当元稹被宦官冤枉贬官时,白居易义愤填膺,不顾自己被连累的危险,不顾一切3次上书皇帝为元稹申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才是“朋友”。而当白居易被猜忌贬官时,元稹不顾重病在身,命不久矣,为好友倾尽全力,他们之间是患难与共的知己更是情深义重的家人。元稹临终时写下“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约好一定要记住彼此相貌,来世再聚。我一直坚信,今生一定会有一个朋友来世会成为自己的家人。他们这种肝胆相照与现今职场中的尔虞我诈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命运之手翻云覆雨,在生死面前,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元稹去世8年之后,白居易在梦中见到他,梦醒之后,发现孤独的自己,不仅泪眼婆娑,物是人非,凄凉无比,悲从心中起,提笔写下这首词。元稹与白居易一生休戚相关,友谊很深,虽没有李白那么张扬,但他们陶醉其中。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二人对彼此都无所求,心灵的契合,理想抱负的相同,让他们一同在宦海中沉浮,相知相伴,患难相交,惺惺相惜。他们之间情同手足的朋友关系一直震撼着我,在如歌的岁月里,在璀璨的年华里,在春风得意的时期里,他们形影不离,把酒言欢,无奈分别后,彼此牵挂,把彼此融入到对方的生命之中,成为了另一个自己,留下了一段文坛佳话。

怎么看待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感情

谢邀。我用腐眼看。

话说这一对好基友,如胶似漆都不能形容了,这充分告诉我们,感情是可以超越性别的。

于是我们用腐眼来看这对好基友难舍难分的一生。

1、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语出元稹《酬乐天》。

那一年有两个少年来到长安,那一年科举放榜时有两个名字映入眼帘。那一年他们在秘书省相遇,一个是校书郎,另一个也是校书郎。

如果世上有两个字可以形容这一场看似巧合的相遇,那么只有两个字:缘分。

芸香辟蠹,于是校书郎又被称为芸香吏,两个芸香吏,可称芸香侣。

这对芸香侣在秘书省如胶似漆地粘了三年,三年后一场考试让他们分开了。

元稹考了第一,授尚书省左拾遗。而白居易也考中了,大约排名靠后,调盩厔尉(周至)。其实周至离长安并没有多远,但这一去,就不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了。于是元稹难受: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天天做梦都想白居易。越想越难受: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他恨不得追白居易而去。想到最后元稹已经入魔了: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我是云儿你是雨,缠缠绵绵到天涯。

大约是上天也可怜他们,白居易很快就回到长安,授左拾遗。

一对芸香侣会合天之垂。而年轻的芸香侣,并不知道左拾遗意味着什么。

2、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语出白居易《初贬官过望秦岭》

左拾遗也就是言官,最易树敌,何况元白正年轻。他们锋芒毕露,风华绝世,于是一个先得罪了人,另一个也得罪了人。

元稹后来任监察御史,他一腔赤诚,大胆劾奏,再度得罪人。在驿站与宦官争一间上厅的时候,被宦官打伤了脸,结果却是元稹被贬江陵。

此时白居易任京兆府户部参军,上疏为元稹求情,直言“中官有罪,未闻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可这封疏根本没有传上去。

元稹在江陵是苦闷的,白居易的母亲也在这时候去世了,这几年对元稹和白居易来说,都是晦暗的。年轻人满腹滚烫的锋利,就这样一点一点被磨平。

元和十年春,元稹回京,又出为通州司马。这年秋,白居易被人构陷,理由是母亲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新井》诗,其实诗是从前所作,却成为把柄,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走到蓝桥驿的时候,看到了元稹留在墙壁上的诗,元稹回京的时候满城春雪,白居易离京的时候,天下秋风。“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从此他们聚少离多,一路前行,一路寻觅着对方的踪迹。

3、云高风苦多,会合难遽因。——语出元稹《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

当初说云雨会合天之垂,到如今,云高风苦。

元稹到通州后身患恶疾,几次以为自己必死,唯一能让他动容的只有白居易。

在听说白居易被贬江州的时候,元稹“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在那个离别也许就是一辈子的年代里,见不到模样,也听不到声音,虽有文字,却也千山万水,只能是漫长的等待。这一时期他们书信往来平凡,诗作被后人称为“通江唱和”。

元稹: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白居易: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

也许相聚这件事,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就越来越失望。

元稹说,就像天上的风和云。天上犹有碍,何况地上身。

但白居易不这样认为,他告诉他,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一定会有相见那一天的啊。

4、好去鸳鸾侣,冲天便不还。——语出白居易《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

元和十五年,元稹白居易回到京城。唐穆宗继位,元稹和白居易走入权力中心。元稹擢中书舍人,承旨学士,一度拜相。白居易也由知制诰转中书舍人。

从芸香侣到鸳鸾侣,这两人越来越有默契。虽然鸳鸾可以指情侣,但也可以指同僚,还可以指贤人。总之这对鸳鸾侣当然是他们两了,冲天不还,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很可惜,时间非常短暂,元稹不久因人际关系罢相,出为同州刺史。元稹离去后,白居易也不愿意留在京中,于是请求外放,为杭州刺史。

也许是经历的太多,也许是岁月磨洗后的开阔,这次的他们很痛快。元稹后来又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因为治所相近,他们两经常相聚,一聚数日,依依难舍。

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

这时候他们已垂垂老矣,于是离别也越来越痛苦。

5、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语出元稹《过东都别乐天》

太和年间,两人又陆续回到京中任职。元稹一如既往,再度被排挤出京,前往武昌。白居易因病回到洛阳。

两人在洛阳再次相聚,这时候,元稹已经预感到自己两人可能再无相见之期了。垂暮之人的一别,有可能就是永远。

一共有两首诗:

其一: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

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其二: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

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这就是他们最后的会面,元稹拉着白居易的手,久久不愿意松开。谁都没有料到,这两首诗竟成为元稹给白居易的遗言。

太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元稹暴病,一日之后死于武昌镇署。

6、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语出白居易《梦微之》

元稹死后,白居易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他在《寄微之文》中写道:

始以诗交,终以诗诀,弦笔两绝,其今日乎?呜呼微之!三界之间,谁不生死,四海之内,谁无交朋?然以我尔之身,为终天之别,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呜呼微之!六十衰翁,灰心血泪,引酒再奠,抚棺一呼。《佛经》云:“凡有业结,无非因集。”与公缘会,岂是偶然?多生以来,几离几合,既有今别,宁无后期?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呜呼微之!

重逢唯有下黄泉。白居易知道他们还会再相逢的。

但他一个人还要在这世上活很久,久到那些熟悉的人一一故去,久到和元稹有关的人都离开了。

他还会梦到元稹,梦到他们在长安的相遇,梦到他们诗词唱和,梦到他们是天上的风和天上的云……

十五年后,白居易病逝于洛阳。

我想写点什么,久久无语凝咽。

———丸———

文:祁门小谢

白居易跟刘禹锡关系好还是跟元稹关系好

白居易跟刘禹锡的关系更好。

有一种友情叫“刘白”,诗豪刘禹锡和诗魔白居易之间的感情,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白居易比刘禹锡年长,官位也一直更高,年少时他和元稹友谊很深,世称“元白”。后来,元稹早逝,诗坛和他关系最好的就是刘禹锡。如果说白居易和元稹是少年友情、意气风发,那他和刘禹锡就是在经历半辈子的沉浮后,经过岁月洗礼的一生挚友之情。

元稹和白居易是断背么

元稹和白居易合称为“元白”,但不是断背,是诗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一说十五)世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元稹和白居易是什么关系

元稹和白居易同为唐朝诗人,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大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年),元稹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与白居易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白居易和元稹和白居易与元稹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ztxc.cn/82464.html